时间:2023-05-04 14:51:23 | 浏览:27
近期,凭借烧烤出圈的淄博成了名副其实的“顶流”。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涌入淄博打卡、吃烧烤。烧烤带火了一座城,也带火了当地经济。事件背后少为人所知的是,淄博作为重工业城市和优质资源枯竭型城市,正在经历转型之痛。2018年当地人口出现负增长,老龄化率超过23%。从当地媒体的报道来看,近年为求发展之变,淄博围绕“务实开放”,着力在提升城市对人的吸引力上做文章。
单从烧烤爆红这事来说,淄博这波圈粉,是一场由政府搭台、自媒体助力、市民托底共同谋划和打造的“网红事件”。美食只是起因和道具,借美食营销城市才是目的。此举不仅是吸引年轻人到城市消费,更大的“野心”在于通过烧烤这把火,塑造城市形象,为城市未来发展谋取红利。这波“流量机遇”能否更好地把握尚待观望,从目前来看,当地政府对营商环境的重视,市民的厚道诚实,城市的凝聚力等,作为一张淄博城市名片,已成持续吸引外地游客的砝码。
或许淄博“网红烧烤”还面临不少问题,能否“长红”也值得关注,但此案例带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很多。首先是政府职能的转变。诚如《第一财经》评论: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是一场投桃报李的“双向奔赴”。政府投之以宽广的经济社会行动自由度,市场报之以欣欣向荣的现代化。在个别地方以“污染”“扰民”等名义限制或禁止烧烤的时候,这无疑让一个“异类”般存在的淄博烧烤找到了火的理由。淄博成功地找到了一个有温度的结合点,通过某种程度地容忍烧烤的烟气和城市街道的小混乱,换来了更高层次的秩序与活力。
要打造一个有号召力的地方品牌,不能寄望于一日之功,地方要有长远目光和全局考虑。就像淄博烧烤,是当地持之以恒抓质量抓服务抓细节,多年付出换来的成果。早在2016年,淄博就完成了烧烤地图绘制,对全市烧烤店进行数字化监督管理;多年来通过大型演艺活动、明星大V、大型网络平台等不失时机地推介;淄博烧烤刚一走红,当地立马推出烧烤高铁专列、公交专线,发放烧烤券,并对当地旅游消费服务商家进行技术指导、严格监管,这都为淄博烧烤的出圈埋下了坚实铺垫。
在推介旅游和城市形象上,地方不妨多一些诚意和用心,少一些复制与拷贝。与千镇一面的古镇旅游、“我在某某城市很想你”肤浅的旅游招牌相比,淄博的这波网红烧烤,除了创新自媒体传播模式,打造口碑,也选择“接地气”的特色产品为“入口”,同时善借外力做好城市形象整合宣传。不仅有流量,有内容和服务上的承接,更是扎扎实实地带来了交易量,拉动了地方经济。这是一次叫好也叫座的经典城市营销,值得很多地方好好学习。 作者 刘道彩
对于我们滕州人来说,淄博烧烤的味道也就还行,毕竟我们吃惯了山羊的刁钻之口,咽不下太多他乡肥膻的绵羊。没有办法,这是来自食材的降维打击。当然,这样说或许有点狭隘,毕竟烧烤不只羊肉。
但淄博烧烤不仅火了,而且火出了天际:成群结队的外地人蜂拥前往,烧烤店前大排长龙,各级政府部门从各个方面应急建设,以奠基好客山东之淄博与年轻人的“双向奔赴”。在我的大学好友中,淄博人最多,加之我曾在淄博工作生活过一段时间,淄博的质朴和热情让人留恋,对于淄博的出圈,我自然也为之高兴万分。
只是有些人对淄博的奔赴,并不是为了舌尖的味道和那份人间烟火气。各地网红的